2016年,中國政府將精準醫學正式納入“十三五”經濟規劃,該舉措極大推動了國內精準醫學研究的發展。隨著醫學和生物科學的進步,關注組織、器官損傷修復的再生醫學、聚焦治療方式變革的精準醫療等正成為新興醫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干細胞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的進步則可以為這些領域的發展提供巨大推動力。
2022年6月29日,《Nature》官網nature spotlight增刊的“自然聚焦-中國精準醫療”板塊在線發表了北科生物首席科學家蔡車國教授團隊的主題文章:干細胞進展推動更好的個性化醫療。干細胞進展推動更好的個性化醫療
——以推動精準醫療為使命(中國領先的干細胞銀行之一)

采集和凍存干細胞以用于未來的臨床治療是干細胞產業的核心。自2005年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公司已經贏得了“中國領先的干細胞儲存庫”的聲譽,組建了一支優秀且經驗豐富的干細胞專家團隊。目前,公司在儲存業務上目標是讓更多家庭享受先進的細胞儲存服務。儲存干細胞涉及一系列嚴格的步驟,自醫院收集樣本開始,從運輸到制備,直到樣本被儲存在液氮罐中,整個過程都要經過嚴格的管控。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家蔡車國教授表示:“這一繁雜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根據蔡教授介紹,“北科生物在儲存干細胞技術上的一個顯著優勢是采用特殊的冷凍介質,它可以在室溫下儲存或運輸。這消除了細胞儲存前預冷的需要,減少了周轉時間,同時提高了效率。”“公司在儲存業務上的流程是極為嚴格的”,蔡教授解釋到,“我們有大約60項與干細胞制備、凍存相關的專利,通過約580多個標準操作程序和約740項質量控制記錄,嚴格對待每一份儲存的干細胞樣本。而如今,我們對干細胞有了更好的了解,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將從實驗室獲得的知識及技術應用于干細胞藥物的開發,并利用它來激發對現實世界更多的影響。”蔡教授在武漢大學的實驗室研究團隊則專注于乳腺類器官的研究,即在體外利用干細胞培養技術獲得3D結構的培養物,該培養物呈現了乳腺的基因表達特點和形態結構特征。當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胡雋源博士尋求與蔡教授合作時,這兩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合作想法,即開發病人來源的類器官模型(Patient Derived Organoid,PDO)作為體外疾病模型系統使用。惡性腫瘤患者在臨床治療時往往面臨選擇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案的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每個人對治療的反應程度不同,醫生需要邊治療邊調整。現在,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學家團隊,正在開發利用基于PDO模型的體外試藥系統,有望未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PDO模型的技術開發是北科生物豐富的科技創新管線中的一個例子。一些候選的疾病PDO模型將于2022年底發布。”蔡教授補充說:“我們通過構建多種疾病和多種組織的PDO模型,以及在干細胞方面的研究發現和技術能力的積累來改善人類健康,我們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加入到這個行業,共同為人類健康服務。”增刊系列報道: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dbafabjahe
北科生物專題報道: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2-00201-2
《nature spotlight》公眾號專題報道::https://mp.weixin.qq.com/s/WCrP-zLwir4xAGL2IEOaRA